top俱乐部

李家钰:“不灭倭寇誓不还”的将领 - top俱乐部

揭秘抗日名将李家钰的传奇人生!他以“男儿仗剑出四川,不灭倭寇誓不还”的豪情,率川军浴血奋战,英勇抗敌,最终为国捐躯,铸就不朽英魂,感动无数后人。

郭有才
李家钰抗日英雄

提起李家钰,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,但这位川军将领却是抗日战争中一位不可忽视的民族英雄。他以“男儿仗剑出四川,不灭倭寇誓不还”的誓言,带领装备简陋的川军,毅然奔赴抗日前线,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悲壮的抗战篇章。今天,黑子网带你走进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,揭开他鲜为人知的一面!李家钰,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蒲江县大兴镇一个普通的富农家庭,自幼立志报效祖国。1909年,他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期,后又进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和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深造,奠定了扎实的军事基础。

李家钰抗日英雄

早年,他投身辛亥革命,参加过讨袁“二次革命”,展现了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华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军长的李家钰,义愤填膺,主动请缨,率领约18万名川军将士,从西昌出发,穿着单薄的军服、草鞋,长途跋涉,奔赴晋东南抗日前线。1937年9月,李家钰在抗日动员誓师大会上慷慨陈词,留下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诗句:“男儿仗剑出四川,不灭倭寇誓不还。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间到处是青山。”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信念,也是川军将士抗战决心的真实写照。

川军虽装备落后,枪支老旧,甚至连军服都破烂不堪,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斗志和悍勇的作风,屡次重创日军。1938年春,日军108师团进犯山西东阳关及长治城,李家钰率部死守东阳关三昼夜,终因伤亡过重而弃守。随后的长治保卫战中,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,川军将士与敌人展开肉搏巷战,血战两昼夜,弹尽粮绝后才被迫撤退。这两场战役打出了川军的威名,也让日军闻风丧胆。李家钰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,还展现了超越党派的大义。

他在驻防长治期间,与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结下深厚友谊,邀请刘伯承为部下讲授抗日游击战策略,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胸怀。1944年,日军发动豫中会战,李家钰奉命率第三十六集团军阻击日军,掩护友军撤退。5月21日,在河南陕县秦家坡旗杆岭,他与200余名官兵遭遇日军伏击,激战中壮烈牺牲,年仅52岁。他的遗笔“男儿欲报国恩重,死到沙场是善终”以及被鲜血浸透的戎装,成为他为国捐躯的永恒见证。李家钰的牺牲震动了川渝大地,四川民众自发悼念,端出热腾腾的汤圆祭奠这位英雄。

他的故乡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村,至今保留着李家钰将军的半身雕像和陈列室,里面陈列着他的家世谱系、书札信函等珍贵史料,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。每年5月,他的子女李克林和李培蓉都会前往缅怀,传承父亲的抗战精神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家钰的部下张仲雷在豫中会战中被俘,却凭借智慧和战友的掩护,隐瞒身份,最终逃脱,延续了川军的抗战火种。川军虽被戏称为“两杆大烟枪”,军纪不佳、装备落后,但他们从不缺乏血性和勇气。

李家钰用生命践行了“不灭倭寇誓不还”的誓言,与张自忠并列为抗战中牺牲的两位集团军总司令,成为二战中同盟国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。如今,李家钰的名字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,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。他的雕像屹立在故乡,目光炯炯,仿佛仍在诉说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。他的精神,不仅是川军的骄傲,更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缩影。

小提示:如遇到本页链接失效,请发送“我要最新网址”到本站官方邮箱 heizi.me@pm.me 可自动获得最新网址。请记录保存本站官方联系邮箱!

精彩用户评论 - top俱乐部

看了李家钰将军的故事,真是热泪盈眶!“不灭倭寇誓不还”这句诗太燃了,川军将士穿着草鞋上战场,装备那么差还能打得日军胆寒,太硬核了!黑子网这篇报道写得太好了,把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川军的血性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他的牺牲让人心痛,但精神永存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和学习!